入学即就业,毕业即签约——五大举措尽显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 市教育局职成教科
- 2019-09-02 08:17
- 阅读 4837
荆门职业学院
近几日,位于掇刀军马场路的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带着行李前来报到的新生络绎不绝,他们开心地办理入学手续,对即将开启新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从9月6日起,荆门职业学院也将迎来大批新生,不少外省市的学生也将慕名而来,新生人数大大超出预定计划。
为什么职业院校如此受关注?这和我市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学生入学即就业,毕业即签约有较大关系。
我们再将关注点延伸至上市公司长丰猎豹、金泉新材料等企业,在这里,不少员工就是荆门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不需要为找工作而四处碰壁。现在,他们在工作岗位做得如鱼得水。
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壮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导向,坚持公办企办民办三位一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奋力开创提质增效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陆续研究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纪要》等重要政策文件,为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科学部署和明确规划。
抓发展机遇,建一流高职
2018年11月,市政府发布《关于研究支持荆门职业学院发展有关工作的纪要》(第52号),为年轻的荆门职业学院起步加速、调整扩张、历史跨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同时也意味着为我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在新的背景形势下实现“双高”(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目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截至目前,荆门职业学院已拥有8个教学门系、17个专业、2个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今年7-9月,学院招生热度空前,超额完成年度录取指标。
打造互通平台,深度赋能产教融合
荆门职业学院与玲珑轮胎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我市着力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校际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毕业生实习就业平台等“平台+”产教融合架构,依托湖北信息工程学校的“引厂入校”、沙洋职教中心的“专业共建”、京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半工半读”、钟祥职业高中的“订单培养”、东宝职教中心的“弹性教学”等产教融合样本,探索学科交叉、产业交互,提升中职人才培养的附加值。深度赋能高职“院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应、校长与厂长对话”,助推荆门职业学院与华为通讯、福耀玻璃等世界500强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与长丰猎豹、玲珑轮胎、金泉新材料、固润科技等上市公司联合开办企业冠名班,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
立足地方经济,锻造培养大国工匠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专场招聘会
我市坚持立足本市经济、立足支柱产业、立足工业园区,优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锻造出一批支撑“荆门智造”崛起的技术技能精英,培养出一批企业紧缺、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荆门职业学院、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在“汽车制造与装配、通用航空航务、机电一体化、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等特色专业深挖行业特性,适配我市支柱产业,输送出大量市场亟需的实用人才,成为长丰猎豹、爱飞客航空、格林美等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京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部分学生实习期间即获戴蒙德电力机械、华信机电等本地企业签约,钟祥职业高中选派对口专业学生为南湖新区友宏3C产业园解决结构性用工矛盾,东宝职教中心多次赴东宝工业园区调研,与园区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破解投入难题,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钟祥职高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对口企业顶岗实习
我市累计争取上级预算内项目补助资金1.2亿元,新建教学楼和实训楼18栋、标准化运动场5个、实训基地9个。荆门职业学院斥资新建主体教学楼、大学生宿舍楼、护理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沙洋职教中心投资3亿元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500余亩新校区。京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址可容纳在校学生6000人。钟祥职高新建7000平方米综合实训大楼,新添价值4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东宝职教中心投资3389万元,新建学生食堂与花卉、蔬菜、食用菌实习实训基地。
引聘领军人才,分类积聚雄厚师资
东宝职教中心学生正在进行农艺技术实训
我市发展职业教育制定了中长期“名师强校”战略,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做好了教师储备工程。专设特聘教授岗位,通过“杰出学者+创新团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组建一支“领军人物、技能大师、青年博士”齐头并进的师资团队。其中,荆门职业学院以汪恩光等教授领衔的通用航空航务技术团队,以周勇军、程惠玲教授领衔的护理专业团队,以及黄中玉教授领衔的工业机器人团队,已蜚声省内外。各职业院校先后选派近千名教师到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风汽车公司等地参加国培、省培及企业跟岗培训,提升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定期邀请企业家、技术骨干和一线能工巧匠等行业知名人士来校任教,建立健全兼职教师人才库。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