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荆门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纪实
- 2019-09-12 10:01
- 阅读 4346
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软硬件条件逐步提升,“全面改薄”计划、标准化学校建设、高中攻坚计划等一系列“壮腰提质”工程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一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靓”了起来,一些高中学校也变得越来越“强壮”。随着我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如今的荆门职业教育,正迎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朝阳”,迈开步子,加快转型,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办仅三年的荆门职业学院2019年迎来了全国各地近1600名新生报到,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更是迎来了1800多名新生报名,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钟祥职高今年的招生也十分喜人。
1 坚持普惠公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目前,我市共有幼儿园457所,在园幼儿7万余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础建设,提升保教质量,形成了公益普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新区·掇刀区、东宝区、沙洋县、钟祥市创建为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全省22个),14所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高新区·掇刀区被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36个)。2019年,《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市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成果与经验。
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我市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创办幼儿园,明确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评估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地位。
2 坚持优质均衡,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我市启动实施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市政府出台了《荆门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十项措施》,召开了全市农村教育大会,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近三年,我市新建、改扩建南城区学校8所,新增学位1.4万个;落实改革资金4.5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180余所;落实“全面改薄”资金6亿元,对310所农村学校进行了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投资2.58亿元,新建了龙泉中学南校;改扩建东宝中学和掇刀石中学教学楼,修缮东宝中学、五三高中学生宿舍。2015年我市全域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验收,钟祥市、东宝区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双读”活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龙泉中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荆门一中荣获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坚持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制定《荆门教学常规管理新双十四条》,启动高中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模式改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市龙泉中学和钟祥一中被确定为北大“博雅计划”、清华“领军计划”推荐学校。坚持打造特色工程,近三年我市教育打造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项目试点地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4张国家级教育名片;承办了全国创客教育和全省校园文化、教育信息化、校外教育、学校后勤、基础教育等6个教育现场会。
优化师资队伍,近几年,我市先后培养了1400多名本土教育家、市级把关人才、荆门名师、市学科带头人,130多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级骨干教师,1200多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师德标兵称号。近两年,全市共引进教师1200多人,目前,全市30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增加了25%,教师平均年龄由43岁降低到了40岁,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优化。
3 坚持特色多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纪要》等政策文件,2018年11月,市政府又发布《关于研究支持荆门职业学院发展有关工作的纪要》,为年轻的荆门职业学院起步加速、调整扩张、历史跨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截至目前,荆门职业学院已拥有8个教学门系、17个专业、2个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打造互通平台,着力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校际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毕业生实习就业平台等“平台+”产教融合架构,依托湖北信息工程学校的“引厂入校”、沙洋职教中心的“专业共建”、京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半工半读”、钟祥职业高中的“订单培养”、东宝职教中心的“弹性教学”等产教融合样本,探索学科交叉、产业交互,提升中职人才培养的附加值。助推荆门职业学院与华为通讯、福耀玻璃等世界500强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与长丰猎豹、玲珑轮胎、金泉新材料、固润科技等上市公司联合开办企业冠名班,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
目前,职业教育正在朝着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