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新闻

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我市聚焦改善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公平情况综述

  • 市教育局机关党总支
  • 2019-09-17 09:02
  • 阅读 4469
分享到:

通过教育信息平台,现如今,东宝乡镇中学能和城区中学一同上课,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高新区•掇刀区乡镇小学能和城区小学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一起讨论课程内容。如今,由于政策帮扶,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能顺利完成学业;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上学能免费。

近年来,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较大程度上解决了民生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我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需要,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落实教育投入“两提高、三增长”机制。2018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4.9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55亿元,预计2019年教育经费投入持续保障增长。

除此之外,我市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两类学校”标准化建设。2019年,全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19个,投资26718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5.8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2.3万平方米。

2018年,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1.12亿元,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

均衡资源,破解“大班额”“择校热”难题

我市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开展控流保学等措施缓解学校“大班额”问题。

通过实施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治理计划,制定《荆门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及建设规划》,近几年,我市新建、改扩建南城区学校8所,新增学位1.4万个。2019年,高新区•掇刀区望兵石学校、名泉小学改扩建项目,市直属机关幼儿园万华城分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有关要求,全市公办小学实行划片招生,“小升初”实行就近对口免试入学。全市建立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城区学校布局统筹发展机制、农民工子女扶贫助学工作机制、农民工子女学籍管理工作机制等“四大机制”,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入学率达100%。

全市建立健全政府和教育双向控流保学责任制度、义务教育通知入学制度、“小升初”免试整体交接制度、贫困生救助制度、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控流保学“五项制度”,切实有效控制学生流失。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逐年提高。

促进公平,落实惠民政策

扶贫助学、校园安全、农村留守儿童……这是群众非常关注的民生话题,我市着力落实惠民政策,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全市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筹措资金2741.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3万人。其中,按照“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要求,为5955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资金353万元,继续实施了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全免费政策。

为了让学生有安全的学习环境,全市各校扎实开展各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探索并建立健全了安全教育、防火防盗、门卫管理、食堂管理、实验室管理、寄宿生管理、校车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对全市学校安全等级进行大考核,合格率达99.2%,安全等级不达标的个别学校正在进一步整治中。

全市加强了留守儿童服务站、青少年阳光家园建设和管理,截至目前,已建成留守学生服务站32个、青少年“阳光家园”20所。各级教育部门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工作,落实“合理监护、相伴成长”职责,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服务站、阳光家园专职或兼职工作,组织“校园小红帽”志愿者深入阳光家园开展志愿服务。 

上一篇:京山一中多名学生在网球省赛、国赛中获佳绩 下一篇: 中秋、国庆廉洁过节提醒来啦!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