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教研室: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 荆门市教学研究室
- 2020-05-21 14:50
- 阅读 6401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格的学科,疫情之后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尤显重要。全市各级中小学即将陆续复学,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谨防聚集,课堂管理“三错开”
错时排课。学校在排课时,尽可能将体育课分散排列,避免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过多。同时,为了兼顾场地、器材、时间等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将同一年级体育课相对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时间。
错域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设施资源,以散点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将学生每4—6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分配在不同的场地区域。必要的集中练习,列队保持前后左右间距1.5米以上。
错项学习。施行大单元教学,每次课提供3—5项学习内容,采用分组轮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以单人运动项目为主,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毽球、花样跳绳、体操等,减少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身体对抗或交互类项目。
二、突出重点,课程内容“一主两翼”
“一主两翼”即以体能练习为主,以技能教学和健康教育为两翼。
改善身体运动机能、增强体能是复学后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突出五大基本素质,并与专项素质有机结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在练习过程中以循环练习法为主,加强动力性练习,减少重复性训练和静力性练习。同时,建立动态评价机制,控制好阈强度,让学生逐步达到体适能状态。
技能教学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优先发展原则,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选择性学习;二是循序渐进原则,不过于追求完整动作的掌握,突出个人(单个动作)技术教学;三是化繁为简原则,将复杂的、需要保护与帮助的技能项目进行动作分解、简化规则、降低标准。在教法上侧重教方法、教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练;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会学。
充分利用疫情活教材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为指导,以疫情防控知识为核心,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健康技能,达到明其理,践其行的目的。
三、整合资源,教学实施做好“三补”
补齐短板。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复课初,教师要及时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并通过分年级集体备课等形式,完善教学计划。
补充器材。为满足特殊时期教学需要,学校应创造条件增补必要的教学和教辅器材,进而丰富学习内容、充实训练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器材的选购要适宜个体训练,如软式田径器材、定向运动器材、毽球、拉力带、橡皮筋等。同时,要注重器材的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和安全性。
补足常规。疫情之后的课堂教学要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严慈相济,强化学生健康行为,将课堂常规落在实处。课前要严格检查学生运动装备,充分做好心理调整和热身活动,防范学生出现意外损伤,课中要严格控制交互距离,增强个人防范意识;严格把控运动强度,确保学生运动安全;给予学生充裕的放松时间,调整身心。课后要耐心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慎防感冒(建议每名学生自带一条毛巾)、依次进行洗手、适量饮水、防寒保暖、器材消毒等系列工作。
面对新的任务与挑战,全市体育教师要不忘初心立使命,凝心聚力谋发展,潜心教研求实效,共同推进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