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返回工作室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没有尽头的文字

发布者:汪锋 发布时间:2020-04-03 19:48:48 阅读(1412) 评论(0

                    莹窗散记


我真正叩开阅读的大门,是在高中。《蒙田随笔》让我开始思考一些概念的本质,比如勇气,死亡。我在他的指引下对这些概念做出自己的思辨,获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接着是周国平的几本哲思散文,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本书是在看尼采著作前的一本绝佳的入门书,里面对尼采的超人哲学、酒神精神都给出了详尽的介绍,独到的见解,闪耀着作者年轻时的热情和智慧的光芒。在这种光芒的照耀下,我曾经狂热的买了几本尼采的著作,雄心勃勃地准备向人类思想的浩荡大海开进。可惜水平有限,没读出个所以然来。

高中阅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我至今还记得书的开头:两个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被写进一本书的小孩,一位坐在公园长椅上就着路灯读书的老人。书中探讨了许多问题,但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它对于人类命运交织与重叠的体现,它让你感到命运的宏大,个体的渺小。所以严格地讲,史铁生是第一位我看过他的一篇作品,就想搜寻他所有作品的作家。

这三位作家的作品是我阅读经历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开始带着自己的思考来阅读。其实在这之前,我也读过许多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大卫·科波菲尔》《鲁滨逊漂流记》等等,但吸引我的只是里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我得到的,也只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而已。现在,我觉得阅读不应该只得到一个故事,还应该包括作品的行文思路、写作风格、主题思想……地域的生活特质,时代的风云变化以及作者的人生体验等等。一部作品能够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在阅读中获得比一个单纯的故事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东西。

向阅读之路更深处行进,是读黑塞之后。看完《荒原狼》,我又有了新的阅读体会。里面描绘的人性和狼性的冲突---其实也就是人的社会性与孤独性的冲突---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甚至认为这是人类永恒的悲剧。通过这本书,我接受了人从本质上都是孤独的这一事实,并不再为之苦恼,从而更加积极面对以后的人生。书中主人公的自我剖析,让我意识到,认识自我原来是这么艰辛的一件事情。人的自我是很复杂的,它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又有一些在不断改变的东西。完全认识自我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事,却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做的。随后我又看了黑塞的《悉达多》《玻璃球游戏》。黑塞的作品总是在思索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灵魂成长与物质世界的冲突等等。阅读对我来说成了更个人化的一件事,通过阅读与作者沟通,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黑塞是第二位我想看完他所有作品的作家,我认为在阅读的路上,一位读者应该找到几位想去读完他所有著作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是在灵魂上和你有一定契合度的,亦师亦友,常读常新。  

    高中的阅读一开始是为了写考场作文这一功利的目标,后来阅读逐渐变成了一种兴趣。阅读当然不只是读而已,更多的应该伴随着体验和思考。阅读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只是不同的书获得的知识不一样。知识之间是没有多大可比性的,你不能说两个数学公式就比一段优美的描写重要。所以读书可以有自己偏爱的一类书,但其他类型的文字也要略有涉猎。我偏爱读哲思类的书,有时也会读历史和科幻,比如《罗马人的故事》《三体》。我觉得阅读能让我们去思考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从而怀着更大的热情去学习和生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阅读能培养我们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以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和世界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你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它,这样你才算有一颗独立的心灵。不然,你的头脑只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说到读书时间,我一般不会刻意安排。我觉得只要想读书,任何时间都是对的时间。可以迎着朝阳,可以对着落日,可以在深夜人静之刻,也可以在晨光熹微之时。春夏秋冬,四时皆宜。古人不是利用“三余”读书吗?我以为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收获,只要环境比较安静,阅读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就行。至于读书方法,摘抄和写随感。摘抄不一定非要有哲理的句子,有文采的句子,可以是一种你欣赏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用得好的词。记随感是用文字去抓住心灵上的火花,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隔一段时日再看这些文字,也会有新的体悟,新的触动。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最新评论(0)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