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返回工作室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红楼梦:古今通用,六大理由告诉男同胞,娶妻当如林黛玉1

发布者:汪锋 发布时间:2020-08-28 20:17:36 阅读(1400) 评论(0

一说到管家理事,王熙凤、秦可卿、探春、宝钗都是佼佼者,这没什么问题,曹公从来没有描写过黛玉有管家的才能。可是他暗写了,而且格局给的更高。

1、将黛玉类比殷相比干,说她心较比干多一窍,比干那是历史公认的贤相能臣,拿黛玉比他,这个待遇够高了吧。

2、不说黛玉有管理能力,实际上,整个贾府,无论哪屋里都有鸡飞狗跳之事,但唯独潇湘馆婆子丫鬟各司其事,平静安宁,岁月静好。黛玉的这个无为而治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黛玉在贾府下人的心目中,也是不太接地气的,小厮兴儿就说了,下人们在宝钗黛玉面前,大气都不敢出,怕吹倒了姓林的,吹化了姓薛的。黛玉真的是不接地气吗?非也。

看看黛玉进贾府那一场,说话、行事的那份淡定从容,那是书香之族的林家用文化熏陶出来的大家闺秀风范,凤姐、邢夫人、王夫人、三春与之相较,当然只有落下风。黛玉平时不理会便罢了,小丫头、粗使婆子为她服务,黛玉就很会世俗的那一套,这是黛玉知世俗和掌控世俗的能力。知世俗而不媚俗、不世俗。游刃有余于两者之间,难道不是一个人高级能力的体现吗?绝大多数人一生达不到,甚至根本就不能理解这样的水准。

还记得宝玉最喜欢读什么书吗?他的床头案边随时都有一本《庄子》,这是曹雪芹明确写出来的,红楼人物里,谁真正践行了庄子的思想了呢?看看黛玉的行为方式和对潇湘馆的管理就明白了,“无为而治”这一理念真正得以贯彻落实的,就在潇湘馆,这是曹雪芹隐写的。

 


【四】娶妻当如林黛玉之——

第四条:黛玉其人“真、善、美”,这是保证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

曹雪芹最喜欢的人物除了贾宝玉,就是林黛玉,其实读红楼,这部小说令读者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的,人物有两个核心,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如去其一,整部小说也就失去了灵魂,喜欢林黛玉什么呢?诗才吗?宝钗、湘云的诗才其实并不输她。喜欢她的美貌吗?论皮相之美,恐怕秦可卿、尤二姐比她更漂亮一些。所以,读者真正喜欢黛玉的,是她的真实、真诚,善良和内外兼修之美。

历史上,并没有林黛玉其人,也许有原型,但曹雪芹一定升华了生活中的原型。论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格,林黛玉是红楼人物里相对完美的一个。而这种完美,消无声息的影响和感动着我们每一个读者。这一点,恐怕很多的读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五】娶妻当如林黛玉之——

第五条:黛玉其人有品位、有情趣,这是婚姻质量保持高水平的重要条件。

林黛玉的品味是符合她身份的品味,举一个例子:曹雪芹对黛玉有两次衣妆描述,黛玉衣妆的主色调是大红的,比如大红的羽纱羽缎,羊皮小靴要掐金挖云,束着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的官绦。因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响,读者总以为黛玉的着装偏素雅,其实,黛玉的衣妆颜色的饱和度是很高的,这一如她生命和感情的饱和度,来不得半点的杂质。

我们今天推崇什么性冷淡风或者什么高级灰之类的,封建社会可不讲究这些,当然,这里面有时代的差异。总之,饱和就是黛玉的内外状态,无论感情、精神和具体到衣妆等具体的载体。

与外表淡极、内心无趣的宝钗相反,黛玉拥有有趣的灵魂,标志之一就是黛玉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大观园开诗社,姑娘们都是起社才作诗,唯有林黛玉,诗已经渗透其血液灵魂,是其生命的组成部分。黛玉的生命是诗意的生命,悲愁喜乐,黛玉有能力将它们安放和珍藏。潇湘馆的廊下养着鹦鹉,房檐下有燕巢,莺儿编个新鲜花篮送给黛玉,也令林姑娘无限欣喜,生活里的小确幸是生活情趣的体现。

这还不令人向往吗!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生命的质量怎么会低呢!

 


【六】娶妻当如林黛玉之——

第六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黛玉有着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素养,而文化,才是一个家庭崛起和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法宝。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看做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四大家族为什么败了,有政治等大环境的原因,更有家族子弟的原因。小说一开始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样一个古董商人就道出贾府败落的根本原因: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贾雨村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大族人家,怎么会不重视子弟的教育呢!可见,贩夫走卒都懂,一个家族的兴盛,核心就是教育和文化。

四大家族三家都是偏“武”的,排第四的薛家是皇商。四家对于文化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反观林家,三世爵位袭完,皇帝又格外开恩让林如海之父袭了一代,这说明,最重要的基础是皇帝对林家的重视,或有林家所承担的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代替者这个因素。不是说三世而衰吗?林如海之父这个官四代一点儿也不衰。不是说五世而绝吗?到了林如海这个第五代更厉害了,探花及第、任兰台寺大夫,再被钦点巡盐御史。这些官位必须有真才实学,还得深受皇帝信任,人家林家为啥越来越强了呢?曹雪芹给出了答案:诗书之族。

林家的子弟到底是怎么受教育的?曹雪芹给出了一个实例,就是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男权社会,林家请的是进士出身的贾雨村做小姐黛玉的家庭教师,你能想象贾赦去找一位饱读之士为迎春做家庭教师吗?别说是迎春,连贾琏、宝玉也没有这样的可能。

这就是最核心的差距。

 

林家在整部小说里,所费笔墨并不多,但凡说到林家,满满的都是文化的符号,“林”姓的始祖是比干,比干不但是贤臣,也是老百姓口中的文曲星。林如海的两个官职:一个兰台寺大夫,是最高文化的代表;一个巡盐御史,是最体现能力的代表。

林如海病逝,黛玉回京唯一随身携带的,的林家大量的藏书。潇湘馆可以看做是林家在贾府的一个缩影,而潇湘馆并不像一个小姐的闺房,大小书架上磊着的是满满的书,比上等的书房还好。其实林家最重要的代表林黛玉,算得上是《红楼梦》最有文化、也是头脑最清醒的人。

林家的消亡不是衰亡,而是因为没有人来传承的绝户。林家的文化基因,林家的诗礼家风,随着木石姻缘的破灭,随着林黛玉的泪尽而逝,彻底泯灭了。这是贾府之殇,四大家族之殇。可惜贾家没有一个人懂得,。

说一个家族(家庭)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基本决定了家族后代教养的起点。应该没有人会反驳吧!贾府里,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王熙凤,统统是文盲,这样的母亲能教育出来什么样的子孙呢?只有一个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李纨,虽说文化水准差着黛玉一大截,毕竟是书香门第出身,教育出来的贾兰就能中进士、做国家的栋梁。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不能光看作者怎么描述她,还要看人物身上多重的标签,结合多方细节综合分析。才能看出作者“假语存”的背后,“真事隐”了什么。

 

六大理由,细读红楼并不难发现,黛玉这样的姑娘,还有什么理由不娶回家呢?只是,想娶黛玉,你得能站上和黛玉同等的高度。你看薛蟠看一眼黛玉,就为黛玉的气质所倾倒,酥在了那里。薛蟠不是呆霸王吗?他回家会不会向薛姨妈要求求娶黛玉呢?事实上,酥也是白酥,薛家绝不敢向贾母提这种事,为什么?配不上呗,薛蟠混账、薛家固然脸皮厚,可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最新评论(0)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