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返回工作室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山东省优质课听课笔记1

发布者:汪锋 发布时间:2021-12-29 15:47:50 阅读(2171) 评论(1

3、词释:风流、赢得、可堪(怎能忍受)

4、悲愤: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5、讨论用典:(四人成组)

5个用典:“佛狸祠下”不理解。

6、你选择其中一个典故来说用意。(学生读,教师范读)

       怀古————伤今

屏幕展示:孙权尘逝江南

寄奴成功此伐(伤今)

元嘉仓皇此顾

佛狸神鸦社鼓(讽今)

廉颇忠勇遭弃(怨今)

7、总结:用典——悲愤——爱国

8、结束:假如你送一束鲜花给辛弃疾祠,你将送什么呢?为什么?

学生答:梅花(傲骨)、太阳花(衷心)、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紫丁香

9、让学生最后诵读。

过程思索:

1、让学生发现发问很好。

2、干净、利落。语音高而无韵味,无婉转之意。

整体点评:

一是全文有设计,特别是开端与结局,开端结合济南的稼轩词导入,结局用鲜花展示学生的感受,开合有度,很有创意。二是声情并茂。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说,要把情感融进诗里。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很有特色,值得肯定。三是分析深入。对5个典故分析点评层层深入,由怀古——伤今——讽今——怨今,分析真是深邃。有一点不足是把用典单列让学生分析,与文本全文分开分析,是不太适当的。

 

 

 

6、登高

教学过程:

1、导入

2、一学生读一遍:感情没放开

范读,用心去朗诵

3、杜甫:心怀大志,选的意境很广阔

4、品味:在他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可悲之事?品味分析

学生:有三事,怀家、仕途、生病。

还有时间慨叹。

(在这里就让学生当堂背诵,早也。)

5、“苦恨”何意?(也没说明)

6、齐读:第一联写了什么景?第一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随堂评议:怎么到这里才讲第一联?颠三倒四)

哀景衬哀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

7、作者是如何写“落木”和“长江”的?你想到了什么?

8、结束:你谈谈网上对杜甫恶搞之事,你怎么看?

一学生说,要珍惜其精神,不要取笑,不尊重;

一学生说:无恶意。

过程思索:

1、声音含混不清也,到有些气势。

2、教师潇洒而学生如无头的苍蝇。

3、教师感情充沛而学生怯之(反复说了多次——有话筒吗?有话筒吗?声音高而无意义)。

整体点评:

课堂缺少设计,没有按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分析了可悲之事,忽然又分析第一联,前后颠倒了。教师很兴奋,但学生却不知道在干什么,主要是没有深刻的主问题导引,没有把主问题打到屏幕上加以引领。

 

 

7阿房宫赋

(文言文千万不要先解决字词问题,要依文释词,逐段诵读、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秦阿房宫

(随堂点评:板书字太大。)

2、目标:整体感知文本,勾画读不懂字音。

3、字词:鼎铛、妃嫔

4、自主探究: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标注疑难点。

(随堂点评:翻译全文可能吗?)

5、字词:四海一、何龙、气候、辇来、拒秦、族秦

句:直走咸阳;戍卒叫、函谷举、可怜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总结:阿房之宫,其形可谓(壮)矣,其制可谓(宏)矣,宫中之女可谓(美)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可谓(速)矣。嗟乎!其悲可谓(悲)矣。

(这是借用的网上的文字,根本没有意义,有好几个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借用此文,真是白费口舌了。你不结合课文分析,总结这些填空有何意义?这些文字哪如文本有文采、有内涵?老师们,你千万不要随意抄袭网上现成的东西,你一定要学会提炼、借鉴与转化,创新出自己的个性来,千万不要照抄。)

7、重点鉴赏:

   非秦人,非天下也;复爱后人;复哀后人。

8、快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整体点评:

语言可以,但有些苦涩。字词句皆跳跃释义,无文章整体感觉。

涉及文言文的优质课如何上呢?就是要逐段分析,逐层推进,就是要突出每段的重点,突出段落的核心问题。

形式可以是:先读段落——分析字词——提炼层意——再重点诵读部分语句;或按照感情有所侧重,段段推进。再就是每一段的教学方式要变化,这一段教师范读,下一段就要学生读了,再下一段就要默读或齐读了。不提倡男生女生分读,不提倡学生站起来读,不提倡这个小组了那个小组再读。还有就是文言文一定要关注实词虚词,关注翻译,不一定全部翻译,但每段要关注一点字词与一两句原文翻译。要以内容的深化或主问题层层递进。

 

 

 

                           8、锦瑟

(本课获一等奖。设计谨严,特别是让学生想象“沧海月明珠有泪”画面,丰富传神)

 

教学过程:

1、初读:你第一感受怎样?(随堂点评:声音好,基调好)

2、精读:只是当时已惘然。

3、问:二、三联有何意象?梦蝶,啼血。

4、你给颈联描写一下画面。

学生:月亮嵌在天鹅绒上的感觉,泪水划过脸庞;哀婉之情。

5、蓝田日暖玉生烟:玉,何意?真玉乎?水珠乎?泪珠乎?

6、小组讨论:结合意象和诗人的经历,说说尾联中的“此情”究竟是什么意思?它能让诗人如此惘然?

学生:是对时光的慨叹;对妻子的思念;对理想的伤心;仕途。

7、配乐伴奏:让学生去读,读出感情。

整体点评:

这是一堂好课,如行云流水般,设计简单明快,结构清晰;

再是这位女教师声音好,有韵味,本身就有哀婉之声,教师素养好,有风度有雅气,沉稳沉静。可谓轻松雅气之中,沉稳大气。

 

9、蜀道难

教学过程:

1、诗非读不能能明其义、悟其情。

(随堂点评:声音太高亢,不婉约)

2、识字

3、助学资料:危(高);何(多么);扪(摸);但(只);去(距离);或(假如)

4、学生疑问(不理解的地方)

515开辟之难;616

6、赏析:作者具体运用什么手法写蜀道之难?结合诗句分析(诗句+手法+表达效果)

   行走之难,居住之难

7、主旨:无寓意;仕途坎坷;寄友前途担忧。

整体点评:

可以,但有些乱,没按认知规律,自问自答。

 

       

10、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过程:

1、读:封/狼居胥

2、四人为一小组体味作者感情与风格

3、一学生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愿意到台上展示

过程思索:

随便读,每个小组光平面读,没有与内容联系。很差。

整体点评:

平面化,几个小组只是展示诵读,不理解其文,可乎?

 

11、赤壁怀古(一等奖)

教学过程:

1、读课文两遍。“小乔初嫁了”写谁?

2、小乔年轻就出嫁了,场面很大(一学生)

3、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4、为何说“人生如梦”?

过程思索:

1、双边活动好。

2、教师素质好,但提问角度好像有问题。

整体点评:

层次清晰,读出“穿”味,学生回答踊跃。

 

12、登高

教学过程:

1、七律之冠:语不惊人死不休。

2、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

3、走进文体,整体感知:自主赏析:某联、某句、某字;

“字字皆奇,句句皆奇,无一虚设”

(随堂点评:你读出了什么?这些景物什么特征?情绪?   ++

4、学生:对仗,远近,动静。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罗大经  万里百年”能读出8层意思?你读出几层?

7、“苦恨”:到年老了没有实现抱负;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8、如何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意象,感情)

9、任何——痛苦幸福根植(别林可夫)

 

13、锦瑟(一等)

教学过程:

1、一位李教授讲《锦瑟》一节课光读不讲,泪流满面。

(随堂点评:板书“锦瑟”很潇洒)

2、读三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标注出来的字词:“惘然”,看字面上不理解的地方。“无端”,无缘无故

(随堂点评:“无端”——无缘无故,为何一会说,为何不当时讨论?)

4、一学生:哀愁、时光(思华年)

一学生:典故,典故与意思有何联系。——晓梦、——伤感

一学生:惘然——惆怅

5、“迷”“托”的妙处;一幅画面

学生:“迷”,迷惑,迷惘情感;“托”,伤感

6、“蓝田”句

7、“此情”何意?(学生大胆猜想,爱情)

作者也不清楚?

8、王蒙解读《锦瑟》

整体点评:

1、整体设计很好

2、重点突出

3、比较清晰

4、形象很好

5、“无端”无解决。

 

14、赤壁赋

教学过程:

1、初读:释其义

2、再读:明其意。冯、缭、属、凌、舞、安在、而歌之

3、三读:感其情,悟其理。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4、“知不可乎骤得”——长生

5、变与不变;取与不取(人生短暂,人生虚无)?

6、“乐”“悲“喜”内涵上是一样的吗?

7、思考:客有其人,一者是客,一者是本人,内心世界的交锋,你认为呢?

整体点评:课堂注重手法,讲不出内容,结束得太仓促。

 

15、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过程:

1、写作背景

2、配乐诵读:诵读——品读——悟读

3、词中写了哪些古人古事?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用典含义:抒发情感、仰慕古人、借古讽今、借以自况

5、先“佛狸祠”用典

6、赞扬刘裕,如何读?(如虎)

“想当年”体会到什么?

7、给辛弃疾写颁奖词: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烧灼;他是                 ,他完美的文韬和武略集于一身;……

8、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整体点评:

小问题:读音不清:草率suài 补充cōng收复sōu 谁的suí;把典故放在句中理解,不要单独分析;音乐太高,压过学生声音。

 

16、氓

放《因为爱情》

教学过程:

1、自读全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自问:

为何叫“氓”?氓,诗中这个男主人公。

“风”应指民歌,“氓”是有关农民的,所以叫氓。

1、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婚前婚后的遭遇。分为几个阶段?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学生分析:
   “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隰则有畔”淇水的作用?

4、情满时如海,情灭时如灯

桑沃若桑陨落——用了兴的手法。

5、婚前是羊,婚后是狼?分析女主人公形象?

幸福甜蜜——悔恨——决绝(温婉女子,自我原则;敢爱敢恨的女子)

6、探究淇水的作用?

7、文学的又是现实的,可敬的又是可悲的。

你分析思考一下。不要太轻率;理性了解;

8、现实闪婚:不明智的选择;理性下的感性;自尊地生活

整体点评:

1、按照认知规律,符合逻辑

2、何不讲讲“淇”与“桑”的作用?

3、羊与狼是指谁?

4、还是不错的,但层次感不强,声音忽高忽低。

 

17          蜀道难

教学过程:

1、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神思山水

2、自由诵读全诗歌

3、反复咏叹:山之高、险,乱

读第一句“危乎高哉”,找蜀道之高的句子

4、凋朱颜——难

5、送别之诗为何写得哀婉,其目的是什么?

整体点评:

1、蜀道难,难在何处?

2、不知老师在说什么?

3、找句子干什么?

4、高、险、乱,有些乱。

5、声音太高,把学生的声音压住了。

6、典型的自我讲解。

18          阿房宫赋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除障碍:字音

2、词类活用:四海一,北构西折,族秦者,

特殊句式:戍卒叫,函谷举  非秦也

3、阿房宫,其制可谓()美,之女可谓()宫宝可谓()……

4、这些文字只是骨头架子

5、你认为哪个句子最精彩,品味一下。

(随堂点评::什么画面;手法;效果)

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7、宫女的幸福生活?比喻秦王奢淫

8、学生对“后人”的理解很好。“挽曲”更是“谏册”。(赤子衷心)

整体点评:

1、声音太高

2、抄袭的填空。

3、文本可谓善矣,而你则会抄矣;教学只是浅矣,不知杜牧之深矣。

4、没讲完,入课文太晚,支离破碎。

 

                          19、赤壁怀古(一等)

教学过程:

1、引余秋雨评苏轼句

2、苏轼,字      ,号            八大家之一。

3、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体会词人感情。

4、“读一读”:浪淘、纶、发、樯橹、酹

齐读、——跟着老师读一遍

5范读

(随堂点评:手势、表演有点夸张)

6、豪放词:上阕最能体现豪放之词的是哪一句?

   ①卷起千堆雪:力度、气势磅礴

   ②“穿”的特点:直插云霄

   ③“千古风流”:久远之感

(随堂点评:没有提出结合词语来体现气势;

“淘尽”,“浪”如何“淘尽”英雄?)

 

7一学生读上阕。

(随堂点评:很有感情。)

8、为何称“周郎赤壁”而不是称“周瑜赤壁”?(年青)

9、下阕也有介绍周瑜年青的句子。写了一个怎样的周郎?

(年青、雄姿英发、稍许浪漫的周瑜)

10           一学生:重点不是风流倜傥,而是指挥若定的风采。

11           孙权、曹操、诸葛亮,为何作者选择周瑜?

   ①周瑜年青时就有大理想。

12           引用余秋雨“走来”

13           自己多愁多情善感是肯定还是否定。“笑”字是怎样的“笑”?

   是无奈的笑,是林语堂说的“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14           如何理解“多情应笑我”?

15           周国平说“豁达”胸怀。

《品中国文人》刘小川

整体点评:

1、形象好;

2、声音清晰;

3、手势、表演、诵读有些夸张;

4、学生回答质量很好,但可稍分析一下

5、手势太多,表演太浓,表现欲太浓;

6、结构可以,但光赏气势,而无具体词语理解,动作太夸张。

                           20、登高

教学过程:

1、放录像诵读:回(huí)

2、整天感知,诵读配乐。

3、展开开诵读竞赛。

(随堂点评:还没理解就搞竞赛)

5、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随堂点评:让学生说说好,不要光自己讲)

4、中间联罗大经能读出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

(随堂点评1、:学生说安史之乱,这时已经过去4年,  唐玄宗已回长安,唐玄宗应该回到长安了?拿不准。

随堂点评2、“多病”仅仅是自己的病痛?)

5、他乡作客—可悲;百年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七可悲。

(随堂点评3、前三者可悲皆一样也?)

659岁杜甫死在一条湘江上。给杜甫颁奖,写一颁奖辞,50字。(放了一段录音)

7、自然之秋、社会之秋、人生之秋。

整体点评:

自己分析鉴赏少,深度不够,研读不深。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最新评论(1)
  • 汪锋 这才是专家,评点紧扣高中课堂实际,要求是接地气的,评价是有针对性的,落实到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 认真看一遍,真的受益匪浅。

    2021-12-29 15:50:29